水仙子·居庸关中秋对月
宋方壶〔元代〕
一天蟾影映婆娑,万古谁将此镜磨?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,广寒宫好快活,碧天遥难问姮娥。我独对清光坐,闲将白雪歌,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月亮一天天地映照着大地,光影婆娑,万古以来,是谁将这天空的明镜细细打磨?每年到了今天,这圆月总是分毫不缺,广寒宫里想必是快乐无比,但碧空遥远,我难以向嫦娥询问。我孤独地对着月光闲坐,低声吟唱高雅的乐曲。月儿呵,月儿啊你如此团圆美满,我却该如何呢?
注释
双调:宫调名,元曲常用宫调之一。
水仙子:曲牌名。入“双调”,亦入“中吕宫”“南吕宫”。全曲八句七韵,除衬字外四十二字,句式为:七、七、七、五、六、三、三、四。
居庸关:旧称京都关、蓟门关,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,长城要口之一,控京都关隘道中枢。两边高山屹立,翠峰叠叠,有“居庸叠翠”之
创作背景
居庸关系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,宋方壶为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乃是从数千里外漂泊来此的。逢中秋佳节,登居庸雄关,面对晴空皓月,作为一个羁旅行役之人的他,不免感慨而心潮起伏,浮想联翩,从而激起了创作的动机,于是产生了这一曲小令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李修生.元曲大辞典(修订版)[M].南京.凤凰出版社.2003.223
2、
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[M].上海.上海辞书出版社.1990.997-998
赏析
这首小令首句“一天蟾影映婆娑”,起得美丽,描出了一个天无纤尘,月光皎洁,下照人寰动摇之景物的中秋之夜的独特境界,引人入胜。“万古谁将此镜磨”逞才发挥,就月联想,由眼前思及“万古”,把时间扩展到了无限遥远,诱人寻思。以新磨之镜比明月,古已有之,但询问谁磨,意却尖新。“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”,轻轻一笔,带回眼前,紧扣题目“中秋对月”。中秋之夜,明月常为风云所掩,“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”,只不过宋方壶的主观看法罢了。“不缺些儿个”,似褒非褒,似贬非贬,笔墨狡狯,给后文留下了余地。
“广寒宫好快活”作者由景入情,表达了对月宫仙境的无限向往和羡慕。“碧天遥难问姮娥”,无限遗憾,
简析
《水仙子·居庸关中秋对月》是元代散曲作家宋方壶创作的散曲。此曲对月抒怀,感慨身世飘零,不得与家人团圆。想象丰富,含蓄蕴藉。前几句写月,极尽情致,妙趣横生;后三句转入写人,对月闲吟,孤独凄清,不禁对月发问绾摄全篇。人与月相对比,以月之团圆反衬人之孤独,构思奇巧。
宋方壶
宋方壶,生卒年不详,名子正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曾筑室于华亭莺湖,名之曰“方壶”,遂以为号。约生活在元末明初。工散曲,有的写入明之后。现存套数五套、小令13首。 12篇诗文 8条名句
九字梅花咏
明本〔元代〕
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,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。
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,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。
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,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。
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,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。
小梁州·篷窗风急雨丝丝
张可久〔元代〕
篷窗风急雨丝丝,闷捻吟髭。淮阳西望路何之?无一个鳞鸿至,把酒问篙师。
迎头便说兵戈事。风流再莫追思,塌了酒楼,焚了茶肆,柳营花市,更呼甚燕子莺儿!
十二月过尧民歌·别情
王实甫〔元代〕
自别后遥山隐隐,更那堪远水粼粼。见杨柳飞绵滚滚,对桃花醉脸醺醺。透内阁香风阵阵,掩重门暮雨纷纷。
怕黄昏忽地又黄昏,不销魂怎地不销魂。新啼痕压旧啼痕,断肠人忆断肠人。今春香肌瘦几分?缕带宽三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