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你了解牛吗?牛这种生物,体型魁梧,头颅硕大。耳朵低垂,双角环绕于首,毛疏皮厚。它哞哞的叫声,犹如黄钟大吕般浑厚有力。即便顶着烈日曝晒,它也能每日耕作百亩良田。它一来一去,翻出的垄沟又长又直,使你们能栽下禾苗、种上黍。它不但要参加耕种,参加收获,还要拉着大车跑。它把一车车粮食送到官仓,自己吃得却不好。它使穷困的人富裕起来,使饥饿的人肚子装饱,自己却不要半点酬劳它时常陷身泥泞,步履蹒跚于荒野之中。人们对此不感到丝毫惭愧,反而享受着牛带来的无尽利益。它的皮角被人用掉,全身骨肉都不能自保,有的破开做皮绳,有的装进俎豆作祭品。由此可见,在万物之中,没有比牛更加无私奉献、牺牲自我
《牛赋》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,被贬柳州的十年之间的感愤之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第一段作者以牛自喻,谓牛有耕垦之劳,利满天下,无可逾者。既以牛为描写对象,虽是小篇赋,也仍然按照赋体铺陈其事的表现方法,极写牛的各个方面,第一,先绘其形:“牛之为物,魁形巨首。垂耳抱角,毛革疏厚。”仅此十六字,便使牛在形体上塑造了力大、憨厚、耐劳的形象。再摹其声:“牟然而鸣,黄钟满脰。”这是说:牛哞哞地发出叫声,脖子里震荡着浑厚的低音。写声音之沉实,正与其形体相谐和。第二,写耕垦之劳:“抵触隆曦······己不适口。”耕、种、收、运,无所不事,真是泽披于人。再进而写劳作之苦。“富穷饱饥,功用不有。陷泥蹶块,常在草野。”使穷的人富了,饿的人饱了。而功劳却没有,有时陷进泥中,有时倒在地上
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,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理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!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将崇极天之峻,永保无疆之休。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,德不处其厚,情不胜其欲,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者也。(思国之理 一作:思国之治;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一作:塞源而欲流长也)
凡百元首,承天景命,莫不殷忧而道著,功成而德衰。有善始者实繁,能克终者盖寡。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?昔取之而有余,今守之而不足,何也?夫在殷忧,必竭诚以待下;既得志,则纵情以傲物。竭诚则胡越为一体,傲物则骨肉为行路。虽董之以严刑,振之以威怒,终苟免而不怀仁,貌恭而不心服。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;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!(凡百 一作:凡昔;胡越 一作:吴越)
君人者,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,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,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,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,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,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,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,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,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,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。总此十思,弘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。文武争驰,在君无事,可以尽豫游之乐,可以养松乔之寿,鸣琴垂拱,不言而化。何必劳神苦思,代下司职,役聪明之耳目,亏无为之大道哉!(想谗邪 一作:惧谗邪;弘兹 一作:宏兹;在君 一作:君臣)